焦点简讯:风险提示|关爱老年人 防范金融诈骗
当今社会,随着手机银行、非现金支付等互联网金融的普及,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对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不强、对新兴事物缺乏了解,容易受怂恿鼓动等特点,对老年人群实施诈骗。那么,老年人如何识别金融市场上的各种陷阱,进行有效防范呢?
大家快来看一看吧!
(相关资料图)
常见的诈骗类型
(一)保健养生类
通过发放赠品、免费体检、免费讲座、免费旅游等为诱饵实施诈骗。
(二)旅游消费类
用低价旅游诱惑骗取钱财,导游与景点商店等相互勾结,强制老年人消费。
(三)虚假投资类
利用老年人对他人防范心理弱、容易轻信他人的心理特点,借用虚假客户反馈的信息,以此诱骗老年人,使其对投资项目的回报率深信不疑。
(四)骗取同情类
利用老年人识别能力较弱,更容易滋生同情心的特点进行诈骗。
常见的诈骗手段
(一)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
犯罪嫌疑人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,以老年人涉嫌洗钱、贩毒、拐卖儿童或者法院有传票、信用卡透支、医保卡被冒用等种种借口,打着帮助受害人洗脱罪名的幌子,要求将其资金转入“安全账户”配合调查,实施诈骗。
(二)冒充熟人诈骗
犯罪嫌疑人冒充亲友、熟人诈骗。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或随机选择,通过电话、网络和短信方式,编造虚假信息,设置骗局,对受害人实施远程、非接触式诈骗,诱使被害人向犯罪嫌疑人汇款或转账。
(三)虚假中奖诈骗
犯罪嫌疑人利用伪基站或者互联网的软件群发虚假中奖信息或邮件,受害人一联系兑奖,犯罪嫌疑人就以“个人所得税”“公证费”“转账手续费”“滞纳金”“违约金”等各种名目要求受害人汇钱,实施诈骗。
(四)虚构遇险诈骗
犯罪嫌疑人往往会虚构受害人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、坠楼、触电、突发疾病等危急情况以需要马上治疗为由,要求对方转账汇款。当事人因情况紧急,不知所措往往会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指定账户后被骗。
如何防范各种诈骗
不轻信陌生来电,遇到事情先和子女沟通;不轻信各种中奖信息,天上不会掉馅饼;不轻信各种高利诱惑,选择正规渠道投资。
个人证件不要随意透露给他人,不要在陌生网站填写个人信息,手机验证码不要泄露给别人。
不向陌生银行账号转账,不向不明微信账号转账,不在陌生网站转账。
下载“国家反诈中心”APP,该APP可以识别诈骗电话,拦截诈骗电话,内含丰富多彩的防骗知识。
关键词: